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7
编号:13557054
慢性肝病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的关联性(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7
     中医证侯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中医诊断讲究司外揣内,问二便是中医问诊的重要环节。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共生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涌现特性,可以忠实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以及靶效的整体性与中医证候相通。所在研究团队前期对临床上常见慢性肝病湿热证患者的主要证候因子进行分析[8-10],发现多表现出口干苦,口臭,大便臭秽、粘滞不畅,脘腹胀满等证候,提示湿热证患者潜在特殊的肠道微生态。尤其是当前低成本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从单个微生物细胞到复杂微生物群落进行的样本制备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以及用于数据解析的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革新,极有可能实现湿热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的阐释。

    2 肠肝轴理论提示肝病证候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密切关联

    肝脏属于消化系统,国外学者马歇尔(Marshall)于1998年提出“肠-肝轴”假说[11]。认为机体在遭受打击后,一方面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和脂多糖(LPS)大量进入门静脉系统;另一方面,肝脏内的枯否細胞等被这些LPS激活,释放一系列炎性反应递质,这些炎性反应递质可进一步造成肠道黏膜及远隔器官损伤。这一假说,揭示了慢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密切关联性。

    肠道菌群广泛参与慢性肝病的病理进程。有动物实验发现,正常菌群建立之前,TLR4依赖途径对幼年鼠的HBV免疫耐受起到了关键作用,幼年期小鼠在接受成年鼠的菌群移植后可以迅速清除病毒[12]。李兰娟院士团队研究发现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6 字符